答案: 工艺过程分工 ; 零部件分工

愤佩烩境马送茨灸澈欢炉巾沟

陌戊甩蹿算圈铅奖炉擦如诽捕

答案: 工艺过程分工 ; 零部件分工

答案:点击这里查看答案


点击这里,查看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4智慧树答案完整版


点击这里,搜索更多网课答案


如需获取更多网课答案,可在浏览器访问我们的网站:http://www.mengmianren.com/

答案: 工艺过程分工 ; 零部件分工第1张

答案: 工艺过程分工 ; 零部件分工第2张

注:请切换至英文输入法输入域名,如果没有成功进入网站,请输入完整域名:http://www.mengmianren.com/



 

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称为(   )

A:直接贸易

B:转运贸易

C:过境贸易

D:间接贸易

答案: 间接贸易

反映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指标是(   )

A: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依存度

C:对外贸易值

D:对外贸易量

答案: 对外贸易量

国际贸易额是(   )的总和

A:各国(地区)进口贸易额

B:各国(地区)总贸易额

C:各国(地区)进出口贸易额

D:各国(地区)出口贸易额

答案: 各国(地区)出口贸易额

以货物通过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称为(   )

A:专门贸易

B:总贸易

C:国境贸易

D:转口贸易

答案: 专门贸易

贸易顺差是指(   )

A:进口额小于出口额

B:国际收入小于国际支出

C:国际收入大于国际支出

D: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答案: 进口额小于出口额

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总额为(   )

A:0.1万亿美元

B:3.3万亿美元

C:1.6万亿美元

D:1.7万亿美元

答案: 1.6万亿美元

A国GNP为10000亿美元,商品和服务进口额为600亿美元,出口额为400亿美元,A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

A:4%

B:2%

C:6%

D:10%

答案: 10%

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称为(   )

A:转口贸易

B:专门贸易

C:总贸易

D:国境贸易

答案: 总贸易

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在于(   )

A:交易关系的达成不同

B:各国海关规定不同

C:买方对货运单据处理的要求不同

D:货物运输的路线不同

答案: 交易关系的达成不同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

A: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B: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C: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D:各种类型国家经济发展对贸易的依存度都在提高

答案: 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
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
各种类型国家经济发展对贸易的依存度都在提高

二战后,国际分工向(   )过渡和发展

A:垂直型和水平型

B:水平型

C:垂直型

D:水平型和混合型

答案: 水平型和混合型

国际分工的形成始于(   )

A: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C: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答案: 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

“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马克思的这段话充分体现了(   )

A:科技进步要求一国从国际市场上寻找适宜的原料和中间产品

B:科技进步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C:科技进步使一国经济具备了参与国际分工的条件和能力

D:科技进步推动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也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答案: 科技进步推动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也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制度因素

C:社会因素

D:科技因素

答案: 科技因素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   )

A:制度因素

B:社会因素

C:自然因素

D:科技因素

答案: 制度因素

;
社会因素

;
自然因素

;
科技因素

国际分工是(   )

A:世界市场的基础

B:国际贸易的基础

C:国际贸易的产物

D:国际市场的产物

答案: 世界市场的基础

;
国际贸易的基础

国际分工的类型有(   )

A:水平型国际分工

B:混合型国际分工

C:雁型国际分工

D:垂直型国际分工

答案: 水平型国际分工

;
混合型国际分工

;
垂直型国际分工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因素是指(   )

A:人口因素

B:宗教信仰

C:民族文化

D:价值观

答案: 人口因素

;
宗教信仰

;
民族文化

;
价值观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制度因素包括(   )

A:参与国际组织状况

B:国内资源禀赋状况

C:经济政策

D:国家力量

答案: 参与国际组织状况

;
经济政策

;
国家力量

产业内分工包括(   )

A:工艺过程分工

B:制造过程中的生产与服务分工

C:零部件分工

D:同类产品不同型号规格分工

答案: 工艺过程分工

;
零部件分工

;
同类产品不同型号规格分工

调拨价格是(   )

A:国家政府部门间调拨商品时采用的价格

B:跨国公司内部商品服务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C:政府采购商品服务时采用的价格

D:跨国公司与非跨国公司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答案: 跨国公司内部商品服务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假定某国以2015年的进出口商品价格与数量为基期;其2018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为80%,进口价格指数为120%,出口数量指数为150%,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120%,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110%,该国2018年的收入贸易条件双项因素贸易条件分别是(   )

A:72.7

B:80

C:66.80

D:66.72.7

答案: 72.7

分析一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获得的利益,一个常用的指标是(   )

A:收入贸易条件

B:双因素贸易条件

C:单因素贸易条件

D:贸易条件

答案: 贸易条件

能够反映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价格是(   )

A: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B: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C:国际商品协定价格

D:政府贸易协定价格

答案: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商品交易所里形成的价格属于(   )

A:国际市场价格

B:半封闭市场价格

C:“封闭市场”价格

D:“自由市场”价格

答案: “自由市场”价格

贸易条件是指(   )

A: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

B: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必须具备的条件

C:测试产品竞争力水平的指标

D: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答案: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是由买者和卖者之间的竞争即供求关系决定的,它包括(   )

A:买者和卖者之间的竞争

B:买者之间的竞购

C:卖者之间的竞销

D:买者之间的竞销

E:卖者之间的竞购

答案: 买者和卖者之间的竞争

;
买者之间的竞购

;
卖者之间的竞销

贸易条件改善的程度取决于征税国和出口国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力,以及出口国是否对进口国征收进口税进行报复,一般情况下(   )

A: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大,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小,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大

B: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小,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大,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大

C: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大,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小,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小

D: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小,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大,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小

答案: 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大,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小,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大

;
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小,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大,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小

在国际市场上,属于“封闭市场”价格的有(   )

A:垄断价格

B:调拨价格

C:协定价格

D:商品交易所价格

答案: 垄断价格

;
调拨价格

;
协定价格

贸易条件改善是指(   )

A:出口价格指数不变,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B: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C:出口价格指数下降,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D:进口价格指数下降,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答案: 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
进口价格指数下降,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是(   )

A:各国间要素价格不同

B:各国商品价格不同

C:各国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D: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答案: 各国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单位的X产品或3单位的Y产品,B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1单位的X产品或1单位的Y产品,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那么(   )

A: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B: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C: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D: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 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对于H—O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国民收入

B:要素禀赋

C:技术

D:消费偏好

答案: 要素禀赋

资本充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说法源于(   )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D:普雷维什的贸易理论

答案: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俄林认为(   )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

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B: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C: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D: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答案: 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产业内贸易表现为(   )

A:零部件分工

B:生产工艺过程的分工

C: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分工

D:贸易量的急剧增大

答案: 零部件分工

;
生产工艺过程的分工

;
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分工

导致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有(   )

A:需求偏好的相似

B:规模经济

C:产品的异质

D:贸易政策的差异

答案: 需求偏好的相似

;
规模经济

;
产品的异质

要素禀赋论认为,在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相同的条件下,形成各国间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有(   )

A:各国贸易政策不同

B:各国规模经济程度差异

C: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

D:各国商品生产要素比例不同

答案: 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

;
各国商品生产要素比例不同

中国生产一只手表需要8个劳动日,生产一辆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泰国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要13和11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

A:泰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B:泰国不宜参加社会分工

C:中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手表

D:泰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手表

答案: 泰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
中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手表

对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包括(   )

A:人力资本说

B:劳动熟练说

C:要素密集度逆转

D:技术差距论

答案: 人力资本说

;
劳动熟练说

;
要素密集度逆转

;
技术差距论

李斯特贸易保护的对象主要为(   )

A:幼稚产业

B:衰退产业

C:垄断产业

D:成熟产业

答案: 幼稚产业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都主张(   )

A:自由贸易

B:管理贸易

C:公平贸易

D:保护贸易

答案: 自由贸易

对外贸易乘数论属于(   )

A:保护贸易理论

B:管理贸易理论

C:自由贸易理论

D:超保护贸易理论

答案: 超保护贸易理论

已知一国的贸易顺差为30亿美元,投资增加额为20亿美元,国民收入增加额为80亿美元,则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为(   )

A:1.8

B:0.6

C:1.6

D:2.6

答案: 1.6

早期重商主义绝对禁止(   )外流

A:纸币

B:货币

C:资本

D:贵重金属

答案: 贵重金属

新贸易保护主义“奖出限入”的重心是(   )

A:限制进口

B:限制进口与鼓励出口并重

C:放松进口管制

D:鼓励出口

答案: 鼓励出口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

A:要素禀赋论

B:比较优势论

C:对外贸易乘数论

D:绝对优势论

答案: 要素禀赋论

;
比较优势论

;
绝对优势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

A: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B:保护政策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C:限制进口措施的重心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D: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答案: 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
保护政策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
限制进口措施的重心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
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是(   )

A:保护措施多样化

B:保护幼稚产业

C:保护具有进攻性

D:保护的目的是培植竞争力

答案: 保护措施多样化

;
保护具有进攻性

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论的核心观点是(   )

A:幼稚但不面临强有力竞争的产业不需要保护

B:保护手段主要借助于禁止输入和高进口关税

C:比较优势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D:保护时间不超过30年

答案: 幼稚但不面临强有力竞争的产业不需要保护

;
保护手段主要借助于禁止输入和高进口关税

;
比较优势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

;
保护时间不超过30年



啤晃炮斑愧艰城圈肠渺斜佩风

姬铣艇淖泥姓币汀盛锭凸惫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