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完整版100分

糜萍搞胎粹犯撑勤差岛寐菩屋

对应课程:点击查看
起止时间:2019-09-23到2019-12-15
更新状态:已完结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1、 古巴比伦文明大约何时消亡

A:公元前5世纪
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前1000年
D:公元前4世纪
答案: 公元前5世纪

2、 毛泽东说:“从()到(),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A:老子,康有为
B:孔夫子,孙中山
C:孔夫子,康有为
D:老子,孙中山
答案: 孔夫子,孙中山

3、 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期”大约是

A: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300年
B: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
C: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300年
D: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500年
答案: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

4、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哪三大哲学为主的哲学

A:儒,道,法
B:儒,道,佛
C:儒,佛,墨
D:道,佛,墨
答案: 儒,道,佛

5、 下列属于纪传体史书的是

A:《汉书》
B:《左传》
C:《资治通鉴》
D:《春秋》
答案: 《汉书》

6、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多少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A:27
B:30
C:28
D:26
答案: 26

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个性

A:持中贵和
B:德性优先
C:以德报怨
D:天下一家
答案: 以德报怨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1、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的含义是

A:乐是天地之间的和谐的表现,礼是天地之间的秩序的表现。
B:乐是天地和气的表现,礼是天地顺序的表现。
C:音乐是天地和谐的产物,礼貌是天地秩序的产物。
D:音乐是天地和气的表现,礼貌是天地秩序的表现。
答案: 乐是天地之间的和谐的表现,礼是天地之间的秩序的表现。

2、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出自

A:《孟子·告子上》
B:《论语·八佾》
C:《论语·述而》
D:《荀子·礼论》
答案: 《论语·八佾》

3、 关于“化性起伪”理解正确的是

A:人的本性是善的,对人加以教化就会转变人天生的善性,人就会变得虚伪。
B:人的本性是恶的,对人加以教化,使人先天的恶性转化为后天的德性。
C:人的本性是恶的,对人加以教化就会转变人天生的恶性,人就会变得虚伪。
D:人的本性是善的,对人加以教化,使人先天的善性转化为后天的德性。
答案: 人的本性是恶的,对人加以教化,使人先天的恶性转化为后天的德性。

4、 下列哪个不是老子的思想

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B:“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C:“道法自然”
D:“道不可闻,闻而非也”
答案: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

5、 关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论述错误的是

A: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儒家思想的缺陷。
B:表达了万物齐一,浑然一体的思想。
C:出自《庄子·逍遥游》。
D: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表达的思想一致。
答案: 出自《庄子·逍遥游》。

6、 下面不属于法家思想的是

A:“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无奸则民安其所乐。”
B:“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矣。”
C:隆礼重法。
D:法术势结合。
答案: 隆礼重法。

7、 关于墨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主张兼爱、非攻等。
B:在汉代以前一直处于显学的地位。
C:对爱与被爱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主张尽心,不言回报。
D:主张爱无差等。
答案: 对爱与被爱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主张尽心,不言回报。

第二十二讲 尊师重道

1、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出自

A:《管子》
B:《孟子》
C:《礼记》
D:《吕氏春秋》
答案: 《吕氏春秋》

2、 荀子曰:“礼有三本”,分别是

A:鬼神 圣人 老师
B:天地 先祖 君师
C:圣人 父母 先王
D:天地 圣人 先王
答案: 天地 先祖 君师

3、 师者基本的素质包括

A:师德 师才 师术
B:言行 才学 道德
C:职位 学问 才能
D:道德 学问 言行
答案: 师德 师才 师术

4、 “明帝尊师”的典故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是哪两位

A:西汉明帝 桓荣
B:东汉明帝 桓温
C:东汉明帝 桓荣
D:西汉明帝 桓温
答案: 东汉明帝 桓荣

5、 “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涉及的典故和人物是

A:囊萤映雪 车胤 杨时
B:程门立雪 程颐 杨时 游酢
C:囊萤映雪 程颐 朱熹
D:程门立雪 程颢 杨时 朱熹
答案: 程门立雪 程颐 杨时 游酢

6、 哪位先圣在古代被推崇为“至圣先师”

A:帝尧
B:周公
C:孔子
D:孟子
答案: 孔子

7、 对于现代教育面临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应注意克服物质享乐的价值取向。
B:不能将“学竞于业”完全替代“士志于道”,要怀有对于理想和真理的追求精神。
C:学校要以升学率、就业率等为标尺。
D:在教育中要重视德育与技术的平衡,要警惕实用主义和工具价值将教育效果指标化、工具化的倾向。
答案: 学校要以升学率、就业率等为标尺。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1、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期错误的是

A:秦汉是定型时期
B:两宋是成年时代
C:魏晋是青年时代
D:隋唐是鼎盛时期
答案: 魏晋是青年时代

       


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击这里,购买完整答案


获取更多中国大学慕课答案,请点击这里,进入mooc.mengmianren.com


 

朝峦熄绩窃袄锋暇密闪掠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