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地学(柳林)(华东师范大学)1463051443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2024完整版100分

怕捻惭突蹲阂痞淀迁桑想腻乔

对应课程:点击查看
起止时间:2021-02-28到2021-06-13
更新状态:每5天更新一次

第一周:第一讲 绪论 第一讲 单元测验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以下没有列举的是()。

A:小行星
B:月亮
C:地幔
D:地核
E:大气
F:水
G:海洋
H:土地
I:矿藏
J:森林、草原
K:野生动物
L:自然古迹、人文遗迹
M: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N:城市和乡村
答案: 小行星;
月亮;
地幔;
地核

2、 关于城市环境的特点,表述不准确的是()。

A:城市的环境质量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
B:城市环境污染大多属于复合性多源污染。
C:城市环境问题可以通过调整人类行为得到改善。
D:城市环境具有最强烈的人为干预特征,所以一般是不可逆的。
E:城市环境具有最强烈的人为干预特征,所以一般是可逆的。
F:城市的环境质量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不大。
答案: 城市环境具有最强烈的人为干预特征,所以一般是可逆的。;
城市的环境质量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不大。

3、 关于地球科学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
B: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
C: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
D: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
E: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无序性
F:整体性与一致性
答案: 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无序性;
整体性与一致性

4、 明确提出地理学就是人类生态学的是()。

A:巴罗斯
B:孟德斯鸠
C:拉策尔
D:森普尔
E:布吕纳
答案: 巴罗斯

5、 联合国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同关注。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年。

A:1945
B:1969
C:1972
D:1973
E:1980
F:1992
答案: 1972

6、 关于环境地学的研究方法,论述不准确的是()。

A:自然历史分析法是传统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不适用于当今环境地学研究。
B:当今可以利用3S技术对人地系统中与环境质量、环境灾害有关的各种成份或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所以野外现场调查研究基本可以不做了。
C:可以应用电法、磁法、地震波法、浅层地球物理层析探测法,现场地球化学、水化学的探测方法等来进行环境地学研究。
D:在现场的和在实验室里的模拟,尤其是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运用,推动了环境地学的发展。
E:“由已知推未知”的自然历史分析法是环境地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研究思路。
答案: 自然历史分析法是传统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不适用于当今环境地学研究。;
当今可以利用3S技术对人地系统中与环境质量、环境灾害有关的各种成份或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所以野外现场调查研究基本可以不做了。

7、 3S技术是()的简称。

A: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量子技术
C: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
D: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E:遥感、通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8、 我国100 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 70%位于地震烈度大于()度的地区内。

A:7
B:5
C:6
D:8
E:9
答案: 7

9、 关于地球表层环境系统,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组成。
B:地球表层环境系统广义上限为大气对流层顶部,下限为岩石圈变质岩顶部,平均厚度为30~35km。
C: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狭义是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的交接面,是生物和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场所。
D:地球表层环境系统侧重于地球近代历史演化过程和短时间尺度的动态变化研究。
E:地球表层环境只要着眼于地球整体行为和全球变化。
F:地表系统不必重视区域性演变过程的研究。
答案: 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组成。;
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狭义是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的交接面,是生物和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场所。;
地球表层环境系统侧重于地球近代历史演化过程和短时间尺度的动态变化研究。

10、 关于城市环境,表述正确的是()。

A:城市坏境是一个典型的受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地域综合体。
B:城市环境组成可分为自然环境成分和社会环境成分。
C:城市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环境的形成在许多方面都必然由城市自然环境来决定。
D:城市环境的建立全部改变了自然环境的性质和状况。
E:城市杜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交通环境、工业环境、商业环境、文教环境、旅游环境等。
F:城市杜会环境是在城市自然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构成人类生活条件的各种因素(组分)的总和。
G: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用地形态、城市用地布局、城市建筑结构等各个方面已经可以不受城市自然环境中各组分的影响。
H:城市坏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纯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答案: 城市坏境是一个典型的受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地域综合体。;
城市环境组成可分为自然环境成分和社会环境成分。;
城市杜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交通环境、工业环境、商业环境、文教环境、旅游环境等。;
城市杜会环境是在城市自然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构成人类生活条件的各种因素(组分)的总和。

11、 八大公害事件中,属于大气污染事件的是()。

A: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
B:美国多诺拉事件
C: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D: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E: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F: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
G:日本水俣病事件
H: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
答案: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 ;
美国多诺拉事件 ;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12、 关于环境地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A:环境地学同地球科学中的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在研究对象方面具有共同性,所以环境地学研究人—地系统的全面性质。
B:环境科学学科体系中大多数学科是对人—地复合系统整体性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全面而综合研究。
C:城市环境地学是以人—地系统为对象,应用各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背景下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影响。
D:环境地学在环境科学学科体系中是惟一对人—地复合系统整体性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全面而综合研究的学科。
E:城市环境地学是以人—地系统为对象,应用地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背景下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影响。
答案: 环境地学同地球科学中的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在研究对象方面具有共同性,所以环境地学研究人—地系统的全面性质。;
环境科学学科体系中大多数学科是对人—地复合系统整体性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全面而综合研究。;
城市环境地学是以人—地系统为对象,应用各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背景下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影响。

13、 摆脱人地关系的危机, 协调人地关系必须遵循的规律有()。

A:人地关系主从律, 即人是地球演化的产物, 人地关系必须是地主人从。
B:人地系统反馈律, 即人对地的能动作用,总要伴随地对人的反作用。
C:人地关系递进律, 即人类社会越是发展, 对地球环境的控制能力越强, 客观对环境依赖性也越高。
D:人地适应律, 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条件必须合乎地球体系的能量和物质转化定律, 必须合乎地球资源与环境的合理更新和维持的条件。
E:人地关系递进律, 即人类社会越是发展, 对地球环境的控制能力越强, 客观对环境依赖性也越低。
F:人地关系主从律, 即人虽然是地球演化的产物, 但人地关系必须是人主地从。
答案: 人地关系主从律, 即人是地球演化的产物, 人地关系必须是地主人从。;
人地系统反馈律, 即人对地的能动作用,总要伴随地对人的反作用。;
人地关系递进律, 即人类社会越是发展, 对地球环境的控制能力越强, 客观对环境依赖性也越高。;
人地适应律, 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条件必须合乎地球体系的能量和物质转化定律, 必须合乎地球资源与环境的合理更新和维持的条件。

第二周:第二讲 城市气候 第二讲 单元测验

1、 关于蒸发量和蒸散量,叙述错误的是()。

A:蒸发量是指一定时段内,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气态, 散布到空气中的量
B:蒸散量是指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
C:制约蒸散量的因素包括由大气的干燥程度、辐射条件及风力大小所综合决定的蒸发势
D:制约蒸散量的因素包括由土壤湿润程度和导水能力所决定的土壤供水状况
E:制约蒸散量的因素包括植被状况,具体包括植物水分输导组织、叶片气孔数量与大小以及群体结构对湍流交换系数的影响
F:蒸发量和蒸散量是一回事,只是使用场合不同而已
G:蒸发量和蒸散量在数量上基本相同
答案: 蒸发量和蒸散量是一回事,只是使用场合不同而已;
蒸发量和蒸散量在数量上基本相同

2、 关于城市边界层热岛的形成原因,叙述错误的有()。

A:由建筑物顶部通过湍流交换和长波辐射向城市大气边界层输送热量
B:由高烟囱等排放出的人为热
C:城市冠层中的暖空气通过上升运动进入城市边界层
D:城市边界层中诸如黑碳气溶胶在白天能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E:夜间,城市边界层之上,有较强的悬浮逆温层,下垫面粗糙度大,机械湍流可冲破逆温层底部,使上层暖空气向下传输
F:夜间,城市边界层之上,有较强的悬浮逆温层,下垫面粗糙度大,机械湍流可冲破逆温层底部,使上层冷空气向下传输
G:城市冠层中的冷空气通过上升运动进入城市边界层
答案: 夜间,城市边界层之上,有较强的悬浮逆温层,下垫面粗糙度大,机械湍流可冲破逆温层底部,使上层冷空气向下传输;
城市冠层中的冷空气通过上升运动进入城市边界层

       


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击这里,购买完整答案


获取更多中国大学慕课答案,请点击这里,进入mooc.mengmianren.com


 

粮巴僚赶忍广烤矾睡和陌狭板